《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

市场由贪婪和恐惧推动。

一、前言

2018年下半年,战战兢兢的从p2p理财市场中抽身而退,并不是察觉到了金融去杠杆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纯粹侥幸而已。19年初,由于一些不足道的财政压力以及对于理(jin)财(qian)的个人兴趣,决定学习一下关于基金的基础知识,毕竟我的风格是不打没有准备的帐,但是有了准备就一定会上。这个时候的我对于一些基本零风险的货币基金和定期已经开始不满足了,想要以一定的短期风险换取更大的收益。但是理财方面的学习只是工具,实践才是目的,今年的小目标是对于指数基金、混合基金甚至更刺激的股票基金的资产配置可以达到10%(甚至20%?)。一言蔽之:坐而论道,起而行之。

而且给自己定的大原则是,千万不要放太多精力,去拿长期受益,不要试图通过波段操作得到超额收益,没有这个瓷器钻。另外,心态平稳,老老实实的定投,最多了用均线回归定投。最后赚多赚少接受就好,毕竟基金这种东西个人眼光的好坏起的影响不大,还是要看市场、基金经理的因素。投资的大原则就是时间、风险、收益构成了蒙达尔三角,必须选择两个放弃第三个,我的选的就是最小的风险,不那么长的时长(5年?)以及稳健的收益(5%-10%的年化收益率)。做了季凯帆先生的《解读基金》一书第二章第五小节的测试我的得分是50分,推荐的理财产品是高风险债券,这个结果我还比较满意。。。

(另外是最近才知道的小知识,银行收益是上税的而基金收益不需要。)

二、基础知识

2.1 基金的分类

初中政治就会学到,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按照潜在风险的升序排列理财产品应该是:储蓄、债券、黄金、证券、股票。而基金其实是投资人通过管理机构借助托管机构的服务进行的间接投资,因此根据基金标的与持仓的区别,其风险也大不相同。最基础的三大类还是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基金。这是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来区分的,平常我们也主要使用这种分类比较多。

债券基金。

在国内,债券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并且国家规定要求80以上的资金要持有债券。考虑到我给自己定位的稳中求皮的理财目标,债券基金是我较为较为倾向的投资对象,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当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时,可以把钱放到债基伺机而动;对于偏稳健或较低风险的投资者,债券基金是资产配置的稳压器。而债基包括很多种类,如纯债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还有可转债。并且根据流动性,还有短期债基。其中纯债基金跟股市绝缘,也不投可转债。从2005年到2018年,连续14年,我国纯债基金都保持正收益。一级债基也不可以参与股票投资,但可以参与打新股;二级债基是把最多20%的钱购买股票;可转债基金则是专门投资可转债。

补充一点关于债券的知识,投资债券相当于贷款给债券的发行人,本金会在债券到期的时候偿还,同时会定期例如每半年得到利息收入。债券的到期时间和发行人的还款能力,是债券投资最需关心的两个因素。因此,影响债券基金业绩表现的两大因素,一是利率风险,即所投资的债券对利率变动(债券价格的涨跌与利率的升降成反向关系)的敏感程度(又称久期),二是信用风险。在选择债券基金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其利率敏感程度和信用素质。在此基础上,才能了解基金的风险有多高,是否符合你的投资需求。晨星公司在评价债券基金投资风格的时候,重点关注的也是这两点。

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都是跟踪一个特定的证券指数。指数基金是被动基金,基本和基金经理关系不大,业绩和企业规模关系也不大。由于指数的编制稳定,不用频繁的买入卖出,这使得基金的管理费很低,对于投资者就是节省了交易成本。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基金经理不可能长期的超越大盘,所以指数基金是长期投资的最佳选择。当然了,很多投资大师都认为市场不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我这种连市场都不知道的人来说,暂时认可市场理论无伤大雅。指数是什么,指数就是大盘,通常说的大盘指的就是上证综指。有一些“增强型指数基金”,会额外增加一些主动的操作去谋取阿尔法收益。既然选择指数基金,就推荐选完全的被动指数基金,而且最好不要只看上证50或者深圳100,两个市场都要看,比如中证100或者沪深300。对于指数基金我会重点关注,并且之后可能会写一篇专门介绍指数基金的文章。

指数有非常多的好处,尤其做资产配置、基金组合。没有风格漂移,也没有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专业的投资者为了确定一个主动基金的风格偏好要去计算他们和大小盘指数的相关性,费心劳神。但通过指数基金则很容易去选择资产配置的核心部分,比如一两个宽基指数,再配置些行业指数做卫星轮动。(这个也是目前我的基金投资的指导思想。轮动我还不能完全把握,但是配置是按照这个原则来的。)另外通过历史数据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对于沪深300指数,可以近似为上证180和深证100的以2比1加权的结果。

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要求仓位不得低于80%。

其他

QDII是一种国内投资者向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手段。从功能上来看,国际市场是我们很好的放鸡蛋的“另一个篮子”。通常国际市场收益小一些但是会更稳定一些。(但是由于有一定的操作时延,QDII暂时我没有过于关注。)

FOF基金的投资标的是也是基金,即fund of fund,实际上FOF基金就是一组基金组合。FOF的优势在于限购额和普通的基金一样,如果以最低的限购额购买了FOF,实际上就相当于以低于单个基金限购额的钱买了多个基金。但是如果不是十分没有精力关注基金,我觉得没有必要买FOF,因为自己购买多个基金更加灵活,通常来说2到7个基金的组合可以有较好的配置资产的效果。(话是这么说,但是我目前投资的基金远远超过了7支…)此外,“基金的基金”也存在缺点,即双层费用结构。表面上看,“基金的基金”管理费水平比一般基金低,但是投资者不仅需要支付FOF基金自身的管理费,还需支付FOF的标的基金收取的管理费。

从交易渠道上区分,基金还可以分为场内和场外。场内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可以有“申购赎回”和“买入卖出”两套交易体系,其中买入卖出方式指在证券交易所中和其他的个人投资者进行交易,是通过股票交易软件来操作的。如果基金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那就是场外基金,它只有“申购赎回”一种交易方式。

2.2 份额与净值

基金的份额与股票的份额有所区别。股票的流通股数通常是固定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在市场上增发股票或回购股份改变流动股的股数。开放式基金的份额通常是不固定的。每天的份额取决于投资者申购和赎回的份额变化。份额的增减通常不会影响基金净值的改变,投资组合内证券价值的改变和基金的销售情况,均会影响到基金的净值。因此,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人们愿意支付的价钱,投资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等信息决定股票价格是高估还是低估,进一步指导投资决策。基金的价格则基于投资组合的价值,本质上反映了背后的股票的价值(不考虑分红与拆分),投资者的购买赎回不会影响基金本身的精致。基金没有所谓的“合理”价格,基金的净值可以认为是一种相对净值。

在选基金的时候,发现了一支基金,诺安双利债券(320021),作为一只债基在2018一年内涨幅到了30%,事出反常。然后查了一下是因为其投资的相关债权存在违约,因此违约债券偿付带来的收益造成了基金的净值增长。另外大额赎回也会造成基金净值上升。为啥?刚刚不是说持有人买卖带来的份额增减不影响净值改变吗?原因在于,赎回费总额的25%按规定会归入基金财产,也就被动地会有一个大的涨幅。

净值(NAV)的计算方法是,将组合中股票、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包括现金)的价值加总,并扣除相关的费用,将余额除以总份额。例如,500000份额的基金,资产包括九百万的股票和一百万现金,其资产净值应该为20元(不考虑扣除的相关费用)。

新发基金的净值都是一元,之后在购买的时候实际上是不确定购买时的净值的。因为基金的净值在每天3点后之后计算,3点前购买的话,以3点后的净值为准,3点后购买的话以转天的净值为准。另外由于基金会不定期给持有人分红,因此净值有两种,一种就是“净值”,是用于交易的,一种是“累计净值”,用于反映基金发展状态。

而通常我们都是在申购基金,那么买入净值就会有大有小了,那么净值是大好还是小号?会不会净值高的基金难以升值甚至会一落千丈?实际上,看指数基金就可以,完全相同的指数基金,收益率基本也是相同的,尽管净值不同,但是我们的收益率是一致的。

2.3 组合投资与长期投资

对于资金的配置不仅仅是基金类型的配置,更重要的是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选择。晨星中会对基金公司有一个评级,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进不去了。。。总的来说,广发、上投摩根在06年的数据看来很不错,但是2019年初在支付宝中看到的上头阿尔法的晨星评级只有两星。我个人挺看好的基金公司有景顺长城,还有交银施罗德。而对于基金经理的选择,就一个大原则,稳定,有经验。

接下来才需要考虑基金的资产配置。了解了自己的资产风格之后,也需要了解基金的风格,就好像师傅收徒弟,不但讲究徒弟的资质好,还要看徒弟的心性是否和师傅一致,这样才能做到“大道同行”。基金的特性取决于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前者指股票的类型,比如价值型还是成长型,后者指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投资策略的话对于个人投资者难以掌握,而资产配置是基金发行公告里面公开披露的,是基金经理一定会遵守的,这方面个人投资者在买入基金的时候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

组合投资可以规避是一些短期风险,但是依旧避免不了政策带来的影响,这种就叫做系统波动。这种波动要么通过投资者的政治敏感性来规避,要么只能通过时间来抹除。但是无论怎么组合投资,都有一个大原则就是永远不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用于投资的钱不能是全部家底更不能去借钱投资,合理的方式包括年龄投资配置或者三分配置都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投资者一把梭哈甚至是大加杠杆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收益,这个固然值得羡慕,但是我们在看到收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能否承担失败所带来的结果。还有就是不要看到当天跌了就疯狂加仓,除非你知道明天的价格不会再跌了,但是这种行为不就是在抄底吗?我们学习定投不就是不抄底吗?因此,少量加仓来压低成本是可以的,但是要以定投为主、定点配置为辅。

资产的组合是我们在走上投资之路要一直关注的东西,要关注储蓄与各个投资方向的配置、要关注大盘基金与小盘基金的配置、要关注价值和成长的配置,这一部分非常难,所以指数基金作为配置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推荐。投资的各个产品的组合是空间上分散投资的方法,用以各个产品相互抵消短期波动来降低风险;长期投资从时间上平滑短期风险,拿到市场的贝塔收益的手段。分散投资的核心是三个要素,相关性、收益、波动,

2.4 分红与净值的降低

前面提到,基金有时会分红,使得基金存在两个净值,累计净值和净值。分红的目的就在于此,就是要降低净值,因为有时会投资者会觉得净值太高有点心惊胆战的感觉,不敢买。因此基金公司就迎合这种心理,进行基金分红,降低基金的净值,促使更多人来申购基金。另外的降低净值的手段就是拆分基金与复制基金,拆分基金就是粗暴的降低净值,原先净值是2,基金公司强行变成1,但是将每个投资者手中的份额变成2倍,这样一番操作其实是所谓朝三暮四,换汤不换药。基金复制就是新开一支基金,与母体是同样的基金公司、基金团队、投资策略、运作方式,基金经理也一样,所以有时看到基金分ABC,看具体信息时发现基金经理都是一样的,但是新发基金的管理费等有时会更高,因为新发基金的净值是1,而且具有母体基金的历史数据,往往让消费者更青睐。但是实际上,由于母体基金净值更高,在相同的策略下,母体基金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分红,如果是恶意的大额分红,不要看拿到了钱就乐出了鼻涕泡,实际上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是会损害持有人的利益的,因为分红的钱很可能是卖出股票得到的,并且吸引到新的资金后,意味着仓位会降低。这种降低仓位不是出于市场考虑的而是出于利益考虑的。尤其是作为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再进行大额分红就真的是不顾吃相了。被动基金这么干,很有可能导致的就是收益率跟不上大盘。

分红有可能是现金分红的形式,有可能是红利再投资的形式,此时要注意,红利再投资可能影响我们的赎回费的,因为大部分的基金都是长期持有免赎回费的。本来分红看起来是左口袋的钱放到右口袋的事,但是来一次分红再投资就得多付赎回费,这个在某些程度上其实就是基金公司的“精打细算”。

可以这么看待分红,分红就是强制赎回,不过由于这种只有人无法控制的强制性,分红唯一的优势就在于没有手续费(现金分红没有赎回费,红利再投资没有申购费)。通常分红的方式,红利再投资更好一些,因为现金分红实质上降低了咱们的投资规模,本来我用10000元投资,然后我持有的总净值假设涨到了12500,然后分红了1250元,实际上对应的我的本金上,有1000元的基金实际上是被“退回”了,而这一部分先不考虑我想不想退回,就连这一部分的申购费可是白交了。而红利再投资实际上和不分红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有的人认为分红是“落袋为安”,将“浮赢”转化为“实赢”。这还是要看个人爱好与投资目的。如果希望从基金中获得一定的现金流,那么可以使用现金分红;如果目标是长期投资,并且不在乎分红这些现金流,那么就可以使用红利再投资。

2.5 费用

对于购买时,需要支付一笔买入的一次性佣金。对于新发基金的购买费用叫认购费,已发基金的买入收取的是申购费用。该费用是一次性的,有前端支付和后端支付两种类型(在支付宝上的基金会分A或者C,就是前后端收费的区别)。而认购费率有时候要比申购费率低一些。另外就是赎回的时候的赎回费依然是一次性支付。另外就是根据时长收费的管理费与托管费了(按天扣除)。

除此之外还有:审计费、律师费、上市费、信息披露费、分红手续费、持有人大会费用等。费用对于我们投资选择的影响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也不可忽视。举例来说,由于债券基金收益差别不大,投资者应偏向于选择免申购费且年度运作费用尽可能低的基金,因为每一元的费用都会对最终的投资回报造成很大影响。至于股票基金,如果抱着长期投资的心态,则免除申购费与否并不关键,但应选择年度运作费用较低的基金。

最后,基金的费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新基金通常规模较小,不能象老基金那样借助规模效应来降低费率,所以新基金的费用水平通常比老基金高。而许多基金公司会随着基金资产规模增长而逐渐降低费用。

2.6 指标

研究基金的特性的话还有很多指标,通常我看的是历史收益情况,然而风险也很重要,常用的指数有:平均回报率,不言自明;夏普比率:收益比风险,越大越好;阿尔法系数,反映跑赢大盘的可能性;贝塔系数,相对于大盘的波形情况,理想的指数基金的贝塔系数就是一,比1小意味着比大盘平稳;R方是和大盘的相关性。

注意,标准差和贝塔系数都是评估波动性的指标。而前者是衡量自身的波动性,0代表是一根直线。而后者衡量的是基金收益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收益的总体波动性,是一个相对指标。β系数越高,意味着基金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的波动性越大。值得注意的是,贝塔系数能否有效衡量风险,很大程度受基金与业绩评价基准相关性的影响。如果将基金与一个不大相关的业绩评价基准进行比较,计算出来的β系数就没有意义。所以考察β系数时,应当同时考察另一个指标–R平方。

R方反映了业绩基准的变动对基金表现的影响,其实就是相关性。R平方为1,则基金与业绩评价基准是完全相关的。R平方为0,意味着两者是不相关的。R平方越低,β系数作为基金波动性指标的可靠性越低。R平方越接近1,β系数则越能体现基金的波动性。在晨星的基金评价研究报告中,同时展示了β系数和R平方。

在当代金融领域,阿尔法代表的最普遍的意思是超额回报。

阿尔法系数=投资的实际回报率—市场无风险利率—贝塔系数X市场回报。

如果阿尔法大于0,则说明这只基金还可以,阿尔法小于零,买这个基金还不如市场平均水准。阿尔法不代表盈利,其实如果股市跌的一塌糊涂,阿尔法即使为正,收益率也可能是负的。但是并不代表这只基金不好,只是说阿尔法越高,这个基金相对于银行存款来说就越适合投资。很多基金都尝试去拿阿尔法收益,但是只有少量的基金可以做到,我们定投指数基金的思想就是不要这个阿尔法了。

三、定投

3.1 优势

先说定投对应的另一种方式:一次性投资。市场的趋势是长期向上的,因此投入的越早,最终的收益越大。如果一开始就有一笔资金,这种方式其实无可厚非。但是在波动的市场中,直接进入市场有可能踩在高点,而分步进入市场可以更加游刃有余。这样肯定不是最好的结果,但是还是那句话,不犯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而大多数普通人没有一笔充实的启动资金,而通常是每月可以有一点盈余,所以,定投不是说更好的投资而是更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最简单的定投方式,就是定时定额。定额的好处在于,在市场高位的时候,买入的份额就少,在市场低位的时候,买入的份额就多。而且简单、省脑子,还能帮助我们养成省钱的好习惯。投资的天敌是恐惧和贪婪,而定投就是要求我们用纪律性克服贪婪,其实基金经理也会用更加专业的纪律性来克服贪婪。定投帮助我们做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让我们在输家的游戏中做一个不犯错误的人。

3.2 收益率计算

定投分批买入,每次买入时的基金净值都不一样。因此,定投的持仓成本又称为“平均成本”。持仓成本=总投入/总份额,总投入就是每次定投金额的总和,总份额是每次定投份额的总和。会买进的是徒弟,会卖出的才是师傅,要在合适的时候止盈,分步退出才能落袋为安,为这一阶段的投资画上句号。何时退出就需要看我们个人的投资目标了。定投的收益率计算方式是这样的,定投收益率=(基金净值-平均成本)/平均成本。

累计收益率没有考虑定投时间的因素,更为合理的止盈应该是通过年化收益率。一般,年化10%-15%是可以参考的指标。年化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在EXCEL表格输入函数:=POWER(1+定投收益率,1/已定投年份数)-1。如果你觉得这样麻烦,也可以简单化粗估,比如定投五年收益70%,那么除以5,就是14%,再往下调2个点左右,基本就是你的年化收益率了。

对于长期投资的(复利)收益估算,可以使用“七二法则”,即用72除以年化收益率就是资本翻番的大致年数。另外一个类似的法则是“一一五法则”,原理类似于“七二法则”,不过是用于计算本金变成三倍的年数。年利率在5%到33%之间时,七二法则的估算结果的误差小于0.2年,而且年收益率小于8%时,估算结果时间偏大,年收益率大于9%时,估算结果时间偏小。

3.3 定投策略

最基础的就是定时定额策略的,这个只要市场整体向上并且耐得住性子,就没问题,保证能小赚。这个也是最早拉我入坑的一个策略,原因就在于稳定、可靠。然而这种方法在保证了低风险的情况下,使得我们收益率是有上限的,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限制,而是我们不会有太多的超额收益。

而大多数人如果总是时时盯着定投,就会想,今天涨了这么多我再买是不是成本太高?就像自己手动的选一天净值低的时候买。但是首先,定投的大忌就是试图人为的预测市场,这很容易导致最后定投计划付之东流。其次,定投还有一个大的好处就是省心省力,基本不用人为操作,如果始终希望手动找最佳的买入点的话,就会消耗我们太多精力。我的想法是,投资理财是一个自己的资产的缩放因子,目前我还是应该把大的精力放在主业上,这个大原则不能改、不能动。但是这个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就是想赚钱必须的啊,我们可以把这个思想结合到定投策略中,而不是手动的去操作。有的时候,费时费力却不一定有好的回报,经验表明,”懒惰”的投资者往往比”勤劳”的投资者获益更多。

我采用的是均值回归策略,或者叫均值偏离策略,原因主要是支付宝中就有慧定投比较方便……策略的核心思想就是低吸高抛。是用某个大盘指数和基金自身的均线相比较来判断市场境况,在定投扣款日前一交易日,比较基准指数和长期均线(例如250日或500日均线)。如果指数在均线之上则减少投资量,反之则增加投资量。

注意,均线定投法更适合波动较大的震荡行情,这样才能实现在未来行情翻转时取得较好的收益。如果背离的行情持续没有翻转,那么均线定投的策略可能会比普通定投更差。

3.4 基金组合

针对每个投资目标,应选择三至四只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核心组合,这是决定整个基金组合长期表现的主要因素。大盘平衡型基金适合作为长期投资目标的核心组合,至于短期投资目标的核心组合,短期和中期波动性较大的基金则比较适合。一种可借鉴的简单模式是,集中投资于几只可为你实现投资目标的基金,再逐渐增加投资金额,而不是增加核心组合中基金的数目。

制定核心组合时,应遵从简单的原则,注重基金业绩的稳定性而不是波动性,即核心组合中的基金应该有很好的分散化投资并且业绩稳定。投资者可首选费率低廉、基金经理在位期间较长、投资策略易于理解的基金。此外,投资者应时时关注这些核心组合的业绩是否良好。如果其表现连续三年落后于同类基金,应考虑更换。对于核心资产,小回撤和相对高收益是两个重要的条件。如果要牺牲一个,相对高收益是会被放弃的一个选项。核心资产,当然是要提供收益,因此我们在发现其长期效益不理想时要及时更换。但是对于个人,核心资产本质是流动性的提供者————如果出现意外需要抛售投资回收现金的时候,不会处于巨大浮亏的悲惨境况,不会因为本金亏损而损害购买力。正因此,回撤小很重要。当然,在投资上,要实现回撤小和相对收益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传统的资产配置理论早就告诉我们,一个资产够丰富的分散组合,相对容易实现这一点 。

在核心组合之外,不妨买进一些行业基金、新兴市场基金以及大量投资于某类股票或行业的基金,以实现投资多元化并增加整个基金组合的收益。小盘基金也适合进入非核心组合,因为其比大盘基金波动性大。例如核心组合是大盘基金,非核心搭配则是小盘基金或行业基金。这部分甚至有人称之为“娱乐”部分。

在选择组合的成员时,我们可通过”这只基金能否充当组合中的某个角色”这个标准进行筛选。这只基金是充当核心基金的角色还是非核心的投资?如果是核心投资,所占比例是否比其他非核心投资高?

在组合中持有多少基金为最佳?这并没有定律。需要强调的是,整个组合的分散化程度,远比基金数目重要。如果你持有的基金都是成长型的或是集中投资在某一行业,即使基金数目再多,也没有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相反地,一只覆盖整个股票市场的指数基金可能比多只基金构成的组合更为分散风险。

核心卫星策略,可能最早是指数基金大拿先锋基金 (vanguard) 给发扬光大的。这种策略最开始是指用他家出名的指数基金作为占大份额的核心资产确保低成本紧跟指数的表现,然后再用一个个主动型基金充当卫星资金,来博取惊喜。当然,后来核心卫星有了更多的用法,不再仅限于大比例指数基金加小部分主动基金的搭配。更刚毅的使用方法是:大比例稳健资产加上小比例冒险资产的搭配。

在投资过程中应定期观察组合中各基金的业绩表现,将其风险和收益与同类基金进行比较。如果在一段时期内例如三年,基金的表现落后于同类基金,应考虑更换。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投资人,可将投资在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之间重新配置。

除了我们自己进行“核心卫星”配置时,一些基金也会默认进行类似的配置,比如,华安核心优选(040011),这只基金采取”核心-卫星”股票投资策略,通过”核心”资产-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投资力求获取股票市场整体增长的收益,通过”卫星”资产-非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投资力求获取超额收益。

3.5 再平衡

前面提到,不要过多的关注定投的基金情况,要做一个“懒惰”的人。但是,毕竟是自己的钱,也不能任其自生自灭,通常半年的话就要对资产组合进行检查与调整。如果自己的目标与风险能力发生了重大改变,就必须及时重新考虑适合自己目标的新的配置比例。即使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没太大变化,所持基金的投资策略变化或各品种市场表现不同都会造成持有组合的资产配置发生变化。所以投资者应先检查自己的投资目标和持有组合的资产配置是否发生变化、二者之间的差距多大、发展方向如何,然后依此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及如何调整。

具体操作是,看看自己组合中贡献最大及拖累最大的品种分别是哪些,也可以与自己要求的回报率相比,找出那些偏差较大的品种。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的:一是,不要太看重短期表现,建议选取今年以来的回报或者更长周期的回报作为依据;二是,不要简单的把投资于表现差的资产转移到表现好的上,主要看其实际价值与价格的相对位置。比如一些超跌的品种反而应该增持,它们在后续市场很可能存在更大的机会。

如果有希望脱手的资金且所需调整较大,投资者最好不要一次性地调整到位,而是制定一个计划,在预定的时间段内(如一年)分步调整。这样可以避免发生低点抛售的风险。包括止盈也应该是类似的分步进行。如果有希望降低其所占比例的基金,如果手头又可以使用的新的收入,可以通过增持其他风格的资产来达到再平衡。这样就可以避免直接卖出基金的相关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及税收);即使暂时不希望增加投入资金的总额,也可以将一段时间内所有所持基金的分红集中起来投资于所需增加的资产类别,而不是简单地分红再投资。

在无论如何一定要卖出原有品种来调整组合时,投资者首先考虑的就是那些表现不佳的品种。但要注意不能仅根据其绝对收益率来衡量其表现,而要将之与同类风格的品种相比较;而且不能以一个月或三个月这样短的时间段来衡量其表现,要卖出的应该是那些长期表现不佳的品种。另外,投资者要密切关注相关信息,比如基金公司管理层或研究团队发生巨大变化、相关费率上升、投资策略变更较大、发生丑闻等,投资者在选择卖出品种时应考虑这些”基本面”发生剧变的基金。

在检查资产组合的时候可以使用相关网站的基金组合透视功能来判断是否与自己的目标相符合。

3.6 投资指数基金

对许多投资者而言,指数基金提供的投资方式最为方便简单。投资指数基金最大的好处在于成本较低。由于指数基金经理用不着积极选股,所以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用相对较低。同时,因为指数基金采取了购买并持有的策略,不用经常换股,所以基金买卖证券时发生的佣金等交易费用也远远低于积极管理的基金。

每个市场都有赢家和输家,总体而言,投资者就是市场,其投资的平均回报就是市场的平均回报。投资指数基金就如同投资于整个市场,理论上得到的也是所有投资者平均得到的回报。也许你会认为有些运气好或者才能杰出的基金经理可以跑赢大市,因此希望基金经理以其独特的方式投资而不是根据指数来挑选股票或债券,那么积极管理的基金就是你的选择。而这意味着你必须充分相信基金经理的能力。而对于指数基金,投资者勿需担心基金经理是否会改变投资策略,因为指数基金经理根本不需要自行选股,所以谁当基金经理并不重要。这就使得你的投资免受表现差劲的基金经理所累,你无需象那些积极管理型基金的持有人那样,时刻留意基金的风吹草动,例如投资团队是否发生变动,基金经理是否还在任上。

因此选购指数基金的核心就在于,要了解某只指数基金的风险及可预期回报与其他指数基金有何不同,首先要知道其跟踪的是什么指数。只有当成分股发生变动时,指数基金才会调整其投资组合。由此的买入或卖出股票会给股价带来冲击。

参考文献

  1. 晨星网教程:http://cn.morningstar.com/school/fund/course.aspx
  2. 季凯帆、康峰:《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
本站总访问量